中新網昆明12月17日電 (和曉瑩)“雲南有4000多公里的邊境線,很多跨界的少數民族都是親戚,你不用講他們都會走動,我覺得藝術也應該是這樣子,應該收一收只瞄準歐美的眼光,更多與近鄰國家‘走親戚’。”日前,中國著名當代藝術批評家管鬱達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談到,當下,大規模的藝術返鄉正在上演,雲南本土藝術家正從出走東部轉入“南渡”,加大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交流。
  管鬱達把藝術家稱之為“終身的反叛者”,而藝術家們追求藝術的道路則是一種遷徙與流動的對未知可能性的探索。他介紹,1910年滇越鐵路開通,邊疆的省份雲南得以跟國際接軌,隨著新事物、新思想的流入,雲南藝術家開始大規模出走。
  “國門一打開,新思想一進來,大家就出去了。像廖新學先生,他曾在巴黎美術學院念書學雕塑,是中國最早到國外去學習雕塑的大家。雲南出去的藝術家很多很多,但都將眼光瞄準東部沿海城市和歐美國家。”管鬱達說,隨後在80年代,葉永青、張曉剛、毛旭輝等本土藝術家出走,到南京去辦展覽形成中國現代美術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新具象’,標志著本土藝術家東部出走達到一個高峰。
  然而,上世紀90年代末,以葉永青為代表的藝術家紛紛返鄉。
  “他們在昆明創辦創庫,才有上海的莫乾山,北京的七九八,所以西壩路101號的昆明創庫,實際上是中國當代藝術家自我探索,建立自營空間和藝術社區最早的嘗試和實驗。”管鬱達認為不論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藝術串聯”,還是今天以創庫為標誌的“藝術返鄉”,所涉及的是藝術家的區域性發展和文化歸屬感問題。
  “現在我們雲南的藝術家開始註重與我們一些近鄰國家的文化交往,因為這些大多是發展中國家,與中國有諸多相似之處。”管鬱達說,東南亞、南亞的大部分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處於激烈的變革時期,雲南與這些國家的文化交流和文化間的碰撞可能會帶來更多更有趣的東西。
  “像古巴哈瓦拉的雙年展,它就比較註重加勒比海沿岸國家的區域性交流;像韓國光州的雙年展,它就註重東亞區域交流,那麼我們雲南能不能創辦一個以南亞、東南亞為主的雙年展。”管鬱達說,雲南藝術家曾通過舉辦麗江國際藝術展示節,邀請過越南、泰國、印度、孟加拉國的藝術家過來進行交流,但形式太過民間,影響不大。他希望雲南政府能夠牽頭創辦一個以東南亞南亞為主題的藝術節,來推動與南亞、東南亞區域的文化藝術交流。(完)  (原標題:藝評家管鬱達:雲南本土藝術正從出走東部轉向南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33kicil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